航行日志,鲁滨孙漂流记14章的标题都是什么?
第一章 不安分的鲁滨逊
第二章 初次航海
第三章 再次航海
第四章 死里逃生
第五章 荒岛日记
第六章 抗争病魔
第七章 劳动创造
第八章 环岛航行
第九章 救星期五
第十章 语言教育
第十一章 海边恶战
第十二章 新的希望
第十三章 重返故乡
第十四章 故地重游
拓展资料:
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·克鲁索(Robinson Crusoe)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,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。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,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,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的故事。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,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,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。
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。1704年9月,一名叫亚历山大·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,被船长遗弃在大西洋中,在荒岛上生活4年4个月之后,被伍兹·罗杰斯船长所救。笛福便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,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,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,使“鲁滨逊”不仅成为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,而且成为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。该小说发表多年后,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于世界各地,并被多次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。
鲁滨逊第四次航行遇险后所到的荒岛他把它命名为什么岛?
叫quot;绝望岛quot; 在第5章quot;记日记quot;里第2段开始
我的日记是从1659年9月30日那个可怕的日子记起的.
9月30日
我是鲁滨逊,我们的船在海上遇到了可怕的风暴.
我不知道这个岛的名字,我把它叫做绝望岛.
麦哲伦是怎么解决环球航行中的淡水问题的?
麦哲伦全球旅行跟郑和下西洋无法同日而语。
郑和下西洋船队浩浩荡荡,40艘大船,成员27000人,光是官员就有900名左右。
麦哲伦的船队只有5艘,船队只有270人,规模小得可怜。
所以说,郑和下西洋是一次风光的航行,麦哲伦的航行充满艰辛和风险。但是麦哲伦的航行为人类特别是为欧洲做出了巨大贡献,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;因此说他是一个伟大的探险家。
麦哲伦的船队从1519年出发,到1522年结束,航行时间长达三年。
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,他们的饮水问题是如何解决的?我们知道海水是不能喝的,因为海水的盐浓度约为3.5%,约为人体液的四倍。
而人体肾脏排泄盐的浓度不会超过2%,这就导致了喝海水不但起不到补充水的作用,反而造成人体脱水。
所以人在口渴的时候,只能喝淡水。
那么麦哲伦航行中,是如何获取淡水的?
自带淡水通过史料我们发现,麦哲伦是1519年8月出发,在同年11月底到达巴西海岸。
在此期间,他的船队没有补充过淡水,说明船上携带的淡水至少够他们饮用3个月。
岛上补充浩瀚的太平洋上,岛屿星罗棋布。
有岛的地方大多有人,有人的地方就有淡水。
只要他们3个月之内,能到达一个有人有淡水的岛屿,他们就可以从岛上获得足够的淡水,之后的3个月就高枕无忧了。
喝点雨水大陆上的淡水来自于井水,可是岛上即使能打井,里面的水也是海水。
那么岛上的淡水来自何方,当然是收集雨水。
既然岛上的人可以收集,麦哲伦的船队也可以在甲板上摆放一些用具,在下雨的时候,将这些雨水收集起来。
海洋上空气潮湿,降雨频繁,年降雨量平均在800毫米。
只要半月降雨一次,他们的饮水就不是问题。
但是并非所有海洋降雨量都那么大,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的海域,如秘鲁和智利的那些低纬度沿海降雨就较低。
因此在实际航行中,还是麦哲伦他们还是会遇到饮水困难。
裁减人员在1520年3月,麦哲伦的船队出现了食品和饮水短缺,大家情绪低落,对继续航行失去信心,有3名船长试图发动叛乱。
有一个故事就是一伙人到了一个荒岛,在食品和饮水短缺的情况下,他们开始自相残杀,身体强壮的吃掉身体虚弱者以维持生命。
到了危难的时候,道德对一些人就失去约束力,人性就露出恶的一面。
在这个时候,麦哲伦果断的杀了企图发动叛乱的3个船长和追随他们船员。
人数少了,饮水问题自然也得到了缓解。
这个裁减人员的方法细思极恐,非常残忍,也许不是麦哲伦刻意这样做的。
但客观上缓解了饮水困难,让大家度过难关。
不久之后,麦哲伦在圣胡利安港发现了大量的海鸟、鱼类还有淡水,解决了食品和饮水问题,接下来的3个月又可以衣食无忧了。
尽管如此,麦哲伦一行还是遇到了一次次生死考验,不然他就不能称得上伟大了。
他们出发后的第二年秋天就遇到了生死考验,他们在浩瀚无边的太平洋上航行了100多天没有遇到岛屿,更没有发现大陆。
在此期间,他们吃不到新鲜食物,只有吃那些发霉生虫的食品充饥。
后来那些食品也没有了,他们就啃船桁上的牛皮,船上的木头。
至于饮水已经所剩无几,而且已经变质发臭,但他们依旧乐此不疲;因为不这样他们就好渴死,已经别无选择。
说到这里,有人会提出疑问:
瓶装水保质期是3年,密封桶装水的保质期是3个月,那时候人们无法密封,他们带的水是不是要加葡萄酒和橄榄油来延长保质期?这纯粹是某些人在凭空想象,别说加葡萄酒和橄榄油,就是加茅台和鲁花花生油也不能起到密封保鲜作用。
在古代,水没有保质期,只要没有蒸发完就可以喝。
如果一个人几天滴水未进,而且不保证明天就能喝到水,他面前突然出现一瓶发黄而浑浊的液体,谁还管它是橙汁还是尿,只要不是机油就能喝。
我们现在的食品卫生标准是保证人体健康的,麦哲伦他们是保命的。
在衣食无忧的年代,食品有保质期。
在麦哲伦航行的时候,就不能看保质期了,活命要紧。
那么喝了变质水和发霉的食物,人不是要生病的吗?
那是肯定的,尽管人强烈的求生欲可以战胜想象不到的困难,但是人体免疫力不是无限的。
麦哲伦他们是人不是神,过期的饮水和食品也会危害他们的健康。
事实上,麦哲伦一行出发的时候270人,回国的时候只剩下了18个人。
那250多个人去了哪里,答案不言自明;有很多人是死于饥饿和疾病。
跟郑和下西洋的性质不一样,麦哲伦的旅行是悲壮的,但也是伟大的。
鹦鹉螺号航行日记简短?
鹦鹉螺号在太平洋西岸海域进行海底狩猎,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与澳大利亚之间的托雷搁浅了,教授等三人在一座荒岛上游玩,后来遭遇土著人袭击,然后还好能安全离开,接着到了锡兰参观海底采珠场,救了遭遇鲨鱼袭击的采珠印度人,接着进入红海,又到了地中海,又在大西洋海域搜寻西班牙货船的宝藏、参观亚特兰蒂斯的海底遗址,后来又在一座小岛上开采煤矿,接着又潜入深海,探寻大海的深度,然后又向南极进发,突破冰山与冰层,抵达南极点,后来又遭遇章鱼袭击,一名船员牺牲,紧接着,尼摩船长率领船员们击沉了一艘不明国籍的战舰,最终,在准备逃跑时遭遇漩涡,不过最终仍然顺利逃脱了,重返家乡。诺第留斯号航行日志作文?
我和皮埃尔 阿隆纳克斯教授一起乘坐着“鹦鹉螺”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只旅。
我们copy一起快乐地周游了太平洋、印度洋、红海、地中海、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,惊奇地遇见了许多罕见的植百物,还有海底洞穴、暗道和遗址等等。
在两万里的海底航程里,皮埃尔 阿隆纳度克斯还教会了我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,尤其是光的折射、珍珠的分类、采集、潜水艇的构造……我们在海底森林知漫步,在海底打猎,制服鲨鱼。了解到诺第留斯号是怎样冲破冰山的围攻脱离险境,安然无恙地奔驰在危机四伏道的海底的